“科普沂蒙行”打造跨越山海的科普盛宴
1个多月的时间走遍全市40个“第一书记”村,总行程1万多公里,线上科技馆、科普大篷车、科普电影放映、科学实验秀、科学大玩家、反邪教宣传六大板块科普盛宴精彩纷呈。“科普沂蒙行”活动走遍沂蒙大地,市科技馆从固定馆到流动馆,从实体馆到线上馆,不断扩大科普的广度和深度,让科普的力量下沉到基层,让科普之光惠及更多人,让科普之花遍地开放。目前,临沂市科技馆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科技馆参观学习的典范和标杆。
科学技术普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科技创新、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,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”。为支持全市驻村干部帮扶工作,助力乡村青少年科学普及,今年6月29日,由临沂市科学技术协会、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专班主办,临沂市科技馆承办的“科普沂蒙行”走进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任职村活动正式启动。
在沂水县圈里乡初级中学操场上,“科普沂蒙行”活动正在举行,一件件新奇展品整整齐齐地摆放成一排,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赏,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。 “科普大篷车”开来了,“科普实验秀”送来了,科技创新成果搬来了…… “天鹅绒触觉”“锥体上滚”“翻转的镜像”……市科技馆通过“科普沂蒙行”活动,把科技馆“流动”起来,为孩子们奉上了一席“可看、可感、可互动”的科学“大餐”。孩子们穿梭在 “科普大篷车”展品中零距离接触科普展品,深入了解光学、力学、电学等物理知识,亲身体会到科技神奇的魅力。
把科普展览和课堂搬到偏远地区的学校、社区、村庄,流动的科普盛宴跨越山水,步履不停。在平邑县常柴希望小学、沂南县依汶镇朱家里庄中心小学,工作人员给当地青少年献上一场科普盛宴;在蒙阴县汶溪小学,临沂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为广大市民及学生送去精彩的科普展品;在平邑县第三实验小学,“科普沂蒙行”为同学们展示了奇幻的科学实验秀、精彩的科普大篷车展品、趣味性浓厚的科技制作。
此外,市科技馆积极打造永不闭馆的“线上科技馆”,开创科普教育新模式;坚持价值引领,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,充分发挥科技馆在科学家精神弘扬中的阵地作用;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,厚植创新驱动发展的后备人才沃土,每年深入开展“科学玩家”、“定制你的科学之旅”等30余场次系列主题活动,积极开展“科创筑梦”助力“双减”科普专项行动。自2010年开馆以来,市科技馆将常设展览、临时展览、巡回展览三位一体工作模式,与馆内各展区、影院剧场内容有机结合,全面提升科普活动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,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,促进科学教育资源的均衡普惠,扎实推进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,场馆接待量逐年攀升,年接待量已超过50万人次。
临沂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刘昌栋表示,“科普沂蒙行”活动就是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“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”这一理念,以“创新科普载体,弘扬科学精神”为目标,为广大偏远地区农村青少年学生搭建学科学、爱科学的平台,打通偏远地区青少年科学素养与技能科普工作“最后一公里”,尽最大努力满足基层公众的科普需求,形成多层次、人人参与科学普及的良好氛围,多方协作提升全市科普教育水平,持续提升全民科普意识,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、爱科学、学科学、用科学的良好氛围,使蕴藏在全市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、创新力量充分涌流。
下一步,市科协、市科技馆还将继续围绕培育科普活动品牌,深化打造“县域科普示范高地”,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荟萃、科普资源丰富的优势,凝心聚力办好科普教育活动,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支撑力、科普宣传的引领力和基层组织的服务力,架好服务科技人员、服务人民群众的连心桥。
打造科普盛宴,当好科普工作助推器。市科技馆将在市科协党组的领导下,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、省市委相关会议精神,紧紧围绕市科协工作要点,以深入开展“科学素质提升行动,着力完善高质量现代科普服务体系”为主线,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、科普工作助推器作用,筑牢支撑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的坚实阵地,持续提升科技馆公共服务水平,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服务,为科学插上跨越山水的翅膀,把科普的种子播散在每个人的心田,让科普之花在每个角落绚丽绽放,为临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普力量。